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是1954
年9月20日经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
一次会议通过并颁布的。其所以待到建国5
年后方才有宪法,是因为1949年新中国成
立的时候,在全国范围内,军事行动尚未结
束,土地制度的改革尚未完成,人民还没有
充分组织起来,当时不具备实行普选、召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的条件。所以采
取过渡措施,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
同纲领》作为全国人民共同的政治基础。事
实上,共同纲领曾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建国后3年,形势有了很大变化,制宪
的时机巳经成熟。1952年12月24日,周恩
来代表中共中央向政协常委会提议:由政协
向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建议制宪。中央人民
政府委员会经过讨论,接受了政协的建议,
通过了关于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并组
成了以任主席、由33人组成的宪法
起草委员会。1954年1月至3月,率
领一个由中共中央指定成立的小组,在杭州
西湖起草宪法。边起草边组织在京的中央委
员讨论。为了搞好讨论,还曾亲自开
列参考书目。经过一段紧张工作,终于搞出
了一个宪法草案初稿,于1954年3月23日
向宪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作为开
展工作的基础。宪法起草委员会从3月23
日到9月12日一共举行了9次全体会议,
会议都由或者刘少奇主持。历次会议
的气氛非常民主,讨论极为深入。
宪法的制定是在党的直接领导下进行
的,同时,又特别注重众智慧的发挥。除
宪法起草委员会内部多次认真讨论外,还曾
在1954年3月至6月的81天时间内,组织
了北京500多位高级干部讨论宪法草案初稿,
接着有全国8000多人讨论,提出了5,900
多条意见。自6月14日到9月10日,还经
历了为时3个月的全民讨论,全国人民对宪
法草案提出修改或补充的意见,经整理归并
后共达180,420条。宪法草案经过反复修
改,在9月15日提交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
后,100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又进行了认真的
讨论。我国的宪法是人民的宪法,人民主动、
积极地参与工作,保证了1954年宪法的民
主性和完善性。
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部
宪法,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
的宪法。说过,这个宪法“使人民有
一条清楚的轨道,使全国人民感到有一条清
楚的明确的正确的道路可走”。宪法第一次
以根本法的形式,记录了全国人民在共产党
的领导下,经过长期革命斗争而取得的胜利
成果,确认了千百年来受压迫的人民众成
为国家主人翁的事实。
1954年宪法规定了各项具有中国特
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其他的基本制度,
为我国后来的民主建设与制度建设奠定了
基础。可以说,后来宪法规定的主要内容,
都是1954年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尽管几十
年来我国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十分巨大,但后
来的宪法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并不同第一部
宪法离得太远。以目前的现行宪法来说,他
所规定的一系列最根本的制度,例如人民民
主专政制、人民代表大会制、民族区域自治
制、生产资料公有制等等,都是从1954年
宪法那里延续下来的。即使是宪法典的体系
结构,也同1954年宪法非常近似。至于凝
聚在1954年宪法中的理论思想,当然更应
成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宝库中的组成部
分。
由于社会发展一日千里,在新条件下产
生的现行宪法无疑地更臻完善。现行宪法反
映了更为丰富和新型的客观现实,从而发展
到了更高的阶段。但是尽管如此,具有开创
意义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崇高历史地位,
是应予充分肯定的。中国政法大学法学
院·许崇德
本文发布于:2022-07-17 00:11: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174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