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内容

更新时间:2025-04-04 21:14:28 阅读: 评论:0


2022年7月14日发
(作者:金华市财政局)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基本内涵有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社会

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

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有利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

党和教育人民。

3、有利于鼓励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昂扬

斗志。

4、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这对于团结、引领全体社会成员在思想上、道德上共同进步,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人生的责任和使命

(一)基本含义:责任就是分内应该做的事。使命被

喻为重大的责任。人生的责任就是作为人生应该做的事情。

主要是指,在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个人,要对社会、他人和自

身做所应做的事,承担所应承担的职责、任务和使命。不可

逃避,不能推卸。这是因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组成的

社会。

(二)明确人生的责任和使命:在社会生活中,人生的责任

和使命是客观存在的,是每个人都有的。有责任是人性的光

辉,是人作为人的自觉,而不是束缚,不是紧箍咒。有意义

的人生过程就是一个包括了认识自己的责任、明确自身肩负

的历史使命,且为之奋斗的过程。良好的教育可以增强个人

对自身的责任和使命的意识,以产生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责

任的自我要求即责任感,从而自觉地担当起这种责任和使命。

三、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1、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

2、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

作贡献。

本章重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和实践意义。

人的责任和使命。

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本章提示:

1、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及其基本内涵

2、领会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3、理解人的责任和使命的基本含义

4、领会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5、综合应用相关概念、理论分析在建设中国特社会

主义的伟大事

业中当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

style="margin-top:0cm;margin-right:17.95pt;

margin-bottom:0cm;margin-left:49.5pt;margin-bottom:.000

1pt;mso-para-margin-top:

0cm;mso-para-margin-right:1.71gd;mso-para-margin-botto

m:0cm;mso-para-margin-left:

49.5pt;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text-align:center;t

ext-indent:-49.5pt;

mso-list:l2level1lfo1;tab-stops:list49.5pt">第一章

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

style="margin-top:0cm;margin-right:17.95pt;margin-bottom

:

0cm;margin-left:42.0pt;margin-bottom:.0001pt;mso-para-m

argin-top:0cm;

mso-para-margin-right:1.71gd;mso-para-margin-bottom:0c

m;mso-para-margin-left:

42.0pt;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text-indent:-42.0p

t;mso-list:l0level1lfo3;

tab-stops:list42.0pt">第一节理想信念及其作用

style="margin-top:0cm;margin-right:17.95pt;margin-bottom

:

0cm;margin-left:21.0pt;margin-bottom:.0001pt;mso-para-m

argin-top:0cm;

mso-para-margin-right:1.71gd;mso-para-margin-bottom:0c

m;mso-para-margin-left:

21.0pt;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text-indent:-21.0p

t;mso-outline-level:

1;mso-list:l1level1lfo2;tab-stops:list21.0pt">一、

理想信念的含义及其关系

style="margin-top:0cm;margin-right:17.95pt;margin-bottom

:

0cm;margin-left:21.0pt;margin-bottom:.0001pt;mso-para-m

argin-top:0cm;

mso-para-margin-right:1.71gd;mso-para-margin-bottom:0c

m;mso-para-margin-left:

21.0pt;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text-indent:-21.0p

t;mso-outline-level:

1;mso-list:l1level1lfo2;tab-stops:list21.0pt">二、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

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

上的集中体现。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

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理想和信念是密切相关的,它们是同一种精神现象即信

仰现象的两个侧面。任何信仰都包含着信念和理想两个基本

方面,它们分别是这个信仰的基本信条和这些信条在奋斗目

标上的具体体现。

理想信念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人们的理想

信念既是多样化的,也可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

1、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和实践性。

2、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3、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和共同性。

1、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生活理想。

2、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职业理想。

3、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道德理想。

4、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社会理想。

四、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三个方面的作用

1、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导向作用。

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动力作用。

3、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支柱作用。

可以简称:向导、动力、支柱三作用。

五、深刻领会理想信念为什么在人生中具有这样重要的作用

1、人生需要有明确的目的,离不开追求目标和前进方

向,理想信念

发挥人生的精神向导作用。

2、人生需要克服外部困难,战胜自我,离不开奋斗的

动力和毅力,

理想信念发挥人生的精神动力作用。

3、人生需要精神意志,支撑自身,离不开奋斗的精神

支柱,理想信

念发挥人生的精神支柱作用。

第一章

第二节

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想信念,它有四个主要特点:

1、现实性

2、科学性

3、崇高性

4、健全性

二、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基本内容及其基本要求

(一)基本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

社会主义的建

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具体内容:

1、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职业理想。

2、追求文明、健康、科学生活方式的生活理想。

3、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道德理想。

4、现代化建设、振兴中华、统一祖国的社会理想。

(三)基本要求:

1、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坚定走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三、共产主义是人类最高的理想境界

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四、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1、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

在的联系。它们是阶段性理想和最终理想的关系。我们现在

阶段的奋斗纲领是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这是现阶段中国

共产党人的理想,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一理想

是迈向共产主义主义最高理想的一个阶段,建设中国特社

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未来的必由之路。

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特别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仍有其现实

意义。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共产主义理想指明前进方

向。社会主义事业是向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运动。离

开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什么就说不清楚。中国特社会主

义并没有离开社会主义的一般原则,没有离开共产主义的大

方向。

3、我国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为

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而奋斗。当代大学生应该科学把握历

史发展的规律,树立建设中国特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最

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在

追求崇高理想中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第一章第三节树立和践行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确立理想信念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1、把崇高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最

科学最崇高的理想信念。

2、把个人的理想信念和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3、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自觉抵制邪

教。

二、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

现实上看,一般人们对理想的美好有着充分的想象,对

实现理想的

艰难往往估计不足。

1、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

理想变为现实是一个过程。一般说来,一个理想目标越

小越低,实

现它所需要的时间和努力就越少;理想越高实现它需要的时

间越长。

2、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

通向理想的道路不是笔直的,而是充满了曲折。

3、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

尽管不同的理想实现的难度程度不同,但总起来看,任

何一种理想

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

三、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走出片面性的两个误区

(一)理想和现实是辩证统一的矛盾关系

理想和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同一的关系。

一方面,它们是对立的。理想主观,现实客观;理想完美,

现实有缺陷;理想的未来性,现实的当下性。

另一方面,它们是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的。

现实孕育着理想,理想来源于现实。

简单地说,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但这个转化是有条件的,

需要经历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

(二)走出两个片面性误区

如果认识不到理想和现实是辩证统一的矛盾关系,把两者对

立起来,就容易产生两种错误认识,一是以理想来否定现实,

二是以现实来否定理想。因此要走出两个片面性的误区。

1、走出“以理想来否定现实”的误区。这个误区往往导致对社

会现实全盘否定,逃避或反对现实社会。

2、走出“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这个误区导致全盘认同

当下的现实,对消极乃至丑恶现象不愤怒、不斗争甚至同流

合污。

第一章小结

本章重点:

理想信念及其特点、类型。

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作用。

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

正确把握确立和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

本章提示:

1、掌握理想和信念的含义、特点和类型,领会理想和

信念的关系。

2、掌握理想信念在人生中的三个方面的作用。领会理

想信念为什么在人生中具有这样重要的作用。

3、掌握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信念的基本内容。

4、掌握理想和现实的关系。正确看待理想和现实的矛

盾,走出片面

性的误区。

5、领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社会主义共同理

想的关系。

6、领会理想的追求和实现具有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

性。

7、理解如何走出理想追求的两个误区。

第二章倾注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

第一节

爱国主义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爱国主义的含义

爱国主义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自己祖国

的一份责任,是将个人的民运和祖国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

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的道德规范,是一种

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重点是

感情、责任、道德规范、政治原则、精神支柱。

二、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

1、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2、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

3、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简称:爱故土、爱人民、爱国家

三、爱国主义的三个优良传统

1、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2、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

3、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四、深刻领会爱国主义的三个历史作用

1、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

帜。

2、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3、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

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贡献毕生精力,以此作为人生的最高价

值,这是中国知识分子成长的正确道路。

第二章

第二节

明确爱国主义的时代要求

一、爱国主义的主题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

义。

二、如何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

1、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

个中心,集中

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2、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确保祖国现代

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3、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每个

爱国者都应做

改革开放的促进派。

三、深刻理解新时期爱国主义的特征:五个统一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2、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统一。

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

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

5、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四、如何理解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

上。坚持爱

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是每一个

中国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

第一,社会主义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用社会主义取

代资本主

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第二,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

的必然,是

中国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结果。

第三,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

进步的根本

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形成

了中国特

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五、如何理解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

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深刻的内在一

致性。在中

国这样的大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

成,爱国主

义所渴求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根本无法实现。

第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社会主义中国是中国

共产党领导

广大人民众经过流血牺牲,经过长期艰苦奋斗建立的。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

解放,为国

家繁荣昌盛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的历史。

第三,当代中国,没有任何力量能够代替中国共产党。

六、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首先,爱国主义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趋势下,并没有过

时也不会过

时。

其次,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注

意防止两种

错误倾向:一是妄自尊大、固步自封的狭隘民族主义。二是

妄自菲薄、

重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主张全盘西化,很容易变成卖国

主义。

最后,在爱国主义旗帜下,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最

大限度地分

享全球经济增长的利益,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维护

国家的主权

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七、如何理解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

(一)民族精神的内涵

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形

成了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

大民族精神。

(二)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是统一

第一,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上,爱国主义始终发挥着民族

精神的核心作

用。爱国主义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华民

族精神的核心。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都

是围绕着这个

核心展开的。

第二,我们要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基础上建设富强民主文

明和谐的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特别需要弘扬

和培育以爱国

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第三,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

立足发展中国

特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以我

为主、为我所

用的原则,丰富民族精神的内涵。

第二章

第三节

做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

一、如何做新时期的爱国者

(一)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

(二)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

(三)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

务。

1、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

的过硬本领。

2、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自觉维护祖国的、

团结和统一。

3、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逐步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

第二章小结

本章重点:

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优良传统和历史作用。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和基本特征。

做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本章提示:

1、掌握爱国主义的含义、基本内容、爱国主义的主题。

2、掌握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内容。

3、领会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和历史作用。

4、领会爱国主义的五个基本特征。尤其是理解爱国主

义与爱社会

主义的统一,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统一,弘扬和培

育以爱国主

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内涵。

5、领会如何做一个坚定的爱国者。

6、理解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第三章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第一节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style="margin-top:0cm;margin-right:17.95pt;margin-bottom

:

0cm;margin-left:45.0pt;margin-bottom:.0001pt;mso-para-m

argin-top:0cm;

mso-para-margin-right:1.71gd;mso-para-margin-bottom:0c

m;mso-para-margin-left:

45.0pt;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text-indent:-24.0p

t;mso-outline-level:

1;mso-list:l0level2lfo3;tab-stops:list45.0pt">一、人的本质

style="margin-top:0cm;margin-right:17.95pt;margin-bottom

:

0cm;margin-left:45.0pt;margin-bottom:.0001pt;mso-para-m

argin-top:0cm;

mso-para-margin-right:1.71gd;mso-para-margin-bottom:0c

m;mso-para-margin-left:

45.0pt;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text-indent:-24.0p

t;mso-outline-level:

1;mso-list:l0level2lfo3;tab-stops:list45.0pt">二、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

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

是人的本质属性。社会关系的总和决定了人的本质。

style="margin-top:0cm;margin-right:17.95pt;margin-bottom

:

0cm;margin-left:45.0pt;margin-bottom:.0001pt;mso-para-m

argin-top:0cm;

mso-para-margin-right:1.71gd;mso-para-margin-bottom:0c

m;mso-para-margin-left:

45.0pt;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text-indent:-24.0p

t;mso-outline-level:

1;mso-list:l0level2lfo3;tab-stops:list45.0pt">三、人生观的

含义和主要内容

style="margin-top:0cm;margin-right:17.95pt;margin-bottom

:

0cm;margin-left:45.0pt;margin-bottom:.0001pt;mso-para-m

argin-top:0cm;

mso-para-margin-right:1.71gd;mso-para-margin-bottom:0c

m;mso-para-margin-left:

45.0pt;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text-indent:-24.0p

t;mso-outline-level:

1;mso-list:l0level2lfo3;tab-stops:list45.0pt">四、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

根本看法和态

度。它是世界观的一部分,用世界观来观察和对待人生问题,

就形成了

人生观。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是三个方面:人生目的、人生态度、

人生价值。

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应当怎样对待生

活,人生价

值判断什么样的人才有意义。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

约。

三、人生目的的含义

人类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它的目的性。现实生活中,每

个人每天都在为某个具体的目的从事着具体活动。在这些具

体目的之上,有一个总的、根本的目的,这就是人生目的。

简单地说,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的总目标,反映了人

生的根本愿望和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

题的认识和回答。

style="margin-top:0cm;margin-right:17.95pt;margin-bottom

:

0cm;margin-left:45.0pt;margin-bottom:.0001pt;mso-para-m

argin-top:0cm;

mso-para-margin-right:1.71gd;mso-para-margin-bottom:0c

m;mso-para-margin-left:

45.0pt;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text-indent:-24.0p

t;mso-outline-level:

1;mso-list:l0level2lfo3;tab-stops:list45.0pt">五、

style="margin-top:0cm;margin-right:17.95pt;margin-bottom

:

0cm;margin-left:21.0pt;margin-bottom:.0001pt;mso-para-m

argin-top:0cm;

mso-para-margin-right:1.71gd;mso-para-margin-bottom:0c

m;mso-para-margin-left:

21.0pt;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mso-outline-level:

1">

人生目的一经确定,就居于人生观的核心,它决定着其

他两个方面

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是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

值尺度。

第一,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第二,人生目的决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第三,人生目的决定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五、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

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目

的,才值得

当代大学生终身尊奉和践行。

1、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

大学生的要求

和期待。

2、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

成才的内在要

求。

3、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

误人生观影响

的有力武器。

第三章

第二节

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

一、人生态度和人生境遇的含义

人生态度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

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分为两种: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

人生境遇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顺利的境遇

称为顺境,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境。

style="margin-top:0cm;margin-right:17.95pt;margin-bottom

:

0cm;margin-left:21.0pt;margin-bottom:.0001pt;mso-para-m

argin-top:0cm;

mso-para-margin-right:1.71gd;mso-para-margin-bottom:0c

m;mso-para-margin-left:

21.0pt;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text-indent:-21.0p

t;mso-outline-level:

1;mso-list:l1level1lfo2;tab-stops:list21.0pt">三、

为什么要培养和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style="margin-top:0cm;margin-right:17.95pt;margin-bottom

:

0cm;margin-left:21.0pt;margin-bottom:.0001pt;mso-para-m

argin-top:0cm;

mso-para-margin-right:1.71gd;mso-para-margin-bottom:0c

m;mso-para-margin-left:

21.0pt;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text-indent:-21.0p

t;mso-outline-level:

1;mso-list:l1level1lfo2;tab-stops:list21.0pt">四、

积极的人生态度肯定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够用乐观的心态看

待世界,对生活充满信心,勇于开拓,善于创新,不怕人生

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挫折,经得起磨难和考验。

第一,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促进人生目的达到。

第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第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

最后,积极的人生态度有利于人们正确地对待人生境遇。

style="margin-top:0cm;margin-right:17.95pt;margin-bottom

:

0cm;margin-left:21.0pt;margin-bottom:.0001pt;mso-para-m

argin-top:0cm;

mso-para-margin-right:1.71gd;mso-para-margin-bottom:0c

m;mso-para-margin-left:

21.0pt;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text-indent:-21.0p

t;mso-outline-level:

1;mso-list:l1level1lfo2;tab-stops:list21.0pt">五、

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

首先,人生境遇有顺境和逆境之分,对不同的人来说,两者

并不是均等的。有的人顺境多些,有些人逆境多些。

其次,顺境和逆境对人的影响都有两重性,大学生要用积极

进取的人生态度来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在顺境中向目标

奋斗,如顺水行舟,有利于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在逆境中

奋斗,如逆水行舟,阻力大,条件差,困难重重,需要付出

更大的努力,才可能取得成功。

对于顺境,不能麻痹大意、得意忘形,而应居安思危、自制

自励,使自身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度,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乐

观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

对于逆境,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而应大胆正视,积极

应对,努力创造条件,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待时机成熟,

因势利导,使之成为人生旅程上的一个闪光点。不应唉声叹

气,怨天尤人、虚度光阴,成为环境的奴隶。

第三章

第三节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一、人生价值、人生价值观的含义

人生价值就是指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的

满足,或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所具有的意义。

人生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人生价值稳定的、系统的理解和主张。

它在深层次上影响、制约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为人们的

人生目的和人生态度的选择提供依据。

二、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区别和联系

人生的社会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

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在人生的社会价值中,个人对

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是第一位的,社会对个人的满足和尊重是

第二位的。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

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自身物质和精神需求的满足程度。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共同

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

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社会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

个体的奋斗。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

价值的基础。人都是社会的人,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

人生的自我价值活动都不是孤立的个人活动,而是个人现实

的社会价值活动在他身上的显现。一个人追求的价值目标的

社会内容愈多、社会奉献精神愈强、社会贡献愈大,他的自

我价值就愈高。

三、正确把握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方法

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和自我价值实现的过程是统一的。

人生的价值

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在创造

社会价值中

实现自我价值,是一项重要的人生实践活动。正确把握人生

价值实现的

条件和方法至关重要。

1、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是

人们追求人生

价值的精神支柱。

2、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

的重要的主观

条件。

3、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新实践活动,是实现人

生价值的根本

途径。

第三章

第四节

协调人生道路上若干关系

一、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

就是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影响另一部分人的发

展,这一代

人的发展不能损害下一代人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不能损害自

然环境和生

态的健康发展。

二、人和自然关系的实质

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也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的

自然存在物

人与自然之间真正的纽带是生产劳动。人的生产劳动一开始

就是社会性

的,人正是在与自然发生关系的过程中结成了社会关系,反

过来,人与

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又极大地影响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

人与自然的

关系实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三、身心健康的标准

在生理方面,要有强壮的体力和体魄,生理功能状态良

好,身体发

育匀称,能够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

在心理方面,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境,适应能力强,自

我评价客

观,善于与别人相处,能够较好地完成同龄人一般能够完成

的活动,具

有自我调节以适应自身及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四、身心健康实现途径与方法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

3、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4、注重与他人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成功交往的四条原则

第一,平等原则。

第二,诚信原则。

第三,宽容原则。

第四,互助原则。

六、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

第一,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第二,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

第三,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

七、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只有科学地把握了个人与社会的对立统一关系,协调好

人与社会的

关系,才能更加稳妥地走好人生道路,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1、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

就实质而言,个人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对立统一关

系。一方面,特定的社会条件决定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另

一方面,个

人并不是被动地由社会所决定的,而是对社会有能动性。

2、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自我,调整和充实自我。

就是使人与社会的联系总是处于积极的状态,从而获得

自我发展的

基本优势。

3、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

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人,个人的存在和发展不

可能离开社

会,而社会进步又必须依赖个人的劳动和创造。

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以自己的劳动和创造为

社会作贡献

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责

任感。

第三章小结

本章重点:

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

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

人生价值和人生价值观。

协调人生


本文发布于:2022-07-14 14:59: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lv/fa/78/113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站长QQ:55-9-10-26